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教 科 室>详细内容

教 科 室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重构与创新实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9 点击数: 【字体: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

实验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申报人: 南通市二中

责任单位(公章):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内容

项 目 名 称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再构与创新实践
责任人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员所属单位)负责人 陈育彬 校长 15951316338
建设内容
一、已有基础(含获奖情况,新建项目不填) (一) 设施齐备。南通市第二中学按省四星级标准新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与课程教学相配套,并符合一些赛事的硬件要求。现有400m跑道田径场、4000m²体育馆、4片塑胶标准篮球场、2片塑胶网球场。辅助设施投入约160万元。连续四年(2012—2015)承办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连续五年承办南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田径运动会,承办市级校园足球赛十多次。 (二) 师资优配。现有专任教师9人,所有教师为本科学历,中高级教师8人,国家一级裁判员4人。2人为市级骨干教师,2人受到省级表彰。2014年,3位教师获市教学比武一等奖。外聘体育课程专家、太极拳教练、足球教练及地方体育艺人多人。 (三) 积淀深厚。第一,有优良传统。上世纪70年代,输送国家男排队的傅渔亭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80届学生朱美玲两次获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82届学生成卫民获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男子标枪冠军。优秀校友为学校运动风气的营造和体育精神的弘扬建立了优良传统。第二,有生动实践。深化了体育课程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建立了学校体育节和班级足球联赛制度;建有9个体育社团、十多门活动项目,采取选修与走班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学生参与面全覆盖。近三年,学生接受“体质与健康”测试成绩连续名列地区前茅,为高校输送体育特长生20名。第三,有鲜明特色。开发了《南通市第二中学足球校本课程》,建立了足球特长生自主招生制度。近三年,校不同组别足球队分别获得3个省级比赛冠军、3个亚军、3个第三名,1个全国比赛冠军、1个亚军。为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江苏舜天队及其他省队输送足球运动员22名。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足球传统学校、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 科研启思。承担了省规划课题《基于省体育教学指南的中小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子课题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体育教改论文十多篇。广大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丰富内涵和多种教育功能、改革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迫切性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学校是江苏省体育竞赛培训基地,三年来承办了6个批次的省市级校园足球校长、指导员培训项目。在培训活动中,学校积极传播“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与创新体育工作的做法。二、主要建设内容(5000字左右,可另附页) (一) 项目背景 1.提高青少年体育与健康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现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还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经济的负担。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立足于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学校体育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列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虽然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但在认识和实践层面,目前仍存在体育工作与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不适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不适应的问题。身体是国家建设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资源,高中阶段是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阶段,理应为学生打好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基础。 2.加强“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必须为学生的人生健康尽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人生健康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具身认知”研究又进一步揭示了身体之于智能的直接关系和作用,身体状态直接影响智能的发展及智力活动的效率;同时,体育之功能远不止于育体,它还具有育德、育智、育美的潜在功能,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载体。 3.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亟待完善和加强。由于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受制于学科主义认识定势、受制于竞技体育观念的束缚,学校对体育与健康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尚显不足,教育的指向性存有偏差,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不强,教育实践往往停留于照搬教材、重复训练、应付检测等简单化层面。体育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关系被割裂,体育与健康教育还未得到全面的真落实。同时,体育与健康的显性指标——青少年体质体能指标仍令人堪忧。1985-2005年由中国社科院组织的全国范围连续五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连续降低,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于2008-2010年调查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改善虽出现转机,但问题依然突出、状况依然严峻。 4.二中多年的教改探索,为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的提升积累了基础。秉承体育之乡深厚的体育文化精神和学校体育的优良传统,学校实施了体育文化建设工程,积极探索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的重建和优效途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具有体育精神、理解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情感、养成阳刚气质”的校本发展性教育目标,提出了建构学校体育新概念、开创学校体育新实践的教改主张。成立了独立的体育工作办公室,实现了管理层面对体育工作的整体构思和统筹。将狭义于“课、操、活动”的学校体育,拓宽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领域,并向家庭与社会延伸。开发了十多门校本课程和体育活动项目,初步构建了一个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固定班级教学与走班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制度。建立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性检测制度,形成了“三基型”(基于数据、基于标准、基于发展)的教改策略。通过以上实践,学生的健康素质显著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南通市前列;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在全市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连续多年保持在前三名;学生的锻炼热情持续升温,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率和社团活动参与率保持在95%以上。 (二) 项目内涵 1. 项目界定。“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再构与创新实践”是以普通高中学生为对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体育与健康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对学校体育的深刻理解及创新实践为途径,着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重在操作的体系,推动校本实践与研究,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效能的综合提高。 2.价值立意。“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再构与创新实践” 致力克服当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附庸、学科主义思维定势、竞技体育观念的瓶颈,以学校体育新概念理解与建构、新体系研究与建构、新形象塑造与建构为行动走向,凸显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终身性价值,生成生命体育、文化体育、多彩体育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新生态,探寻学校高品质成长新路径。 3.实验目标 ——促进“健康第一”成为学生的人生信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高度达成。 ——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立德树人、带动学生综合素养整体发展的载体功能,使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形成以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为骨干、所有教师为补充的全员体育新格局。 ——弘扬学校优良体育传统,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超越品质,推动学校的时代转型和振兴发展。 ——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出一批可以共享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提供样本,为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示范。 (三) 建设原则 ——追求卓越。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坚持目标高定位、起点高水平、发展高效能,促进项目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同步卓越。 ——以生为本。将项目建设作为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共建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主导与学习主体的相向而行。 ——问题导向。以反思的态度找准问题,以建构的态度研究和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多少作为检验项目成效的重要标准。 ——真实研究。将项目建设过程作为提升理念、主动实践、克服困难、经验整合的真实过程。边研究、边建构、边实践,将做好每一个过程、抓好每一个环节作为重要的项目支撑。 ——全员参与。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体精神,凝聚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项目效应的最大化。 (四) 项目内容 1.“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基本问题研究。“十三五”期间,以“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核心课题,建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课题群,对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体育与健康素养在人的核心素养中的地位、体育与健康素养与其他素养的关系、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体系、发展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的途径等问题开展群体性合作研究,形成比较合理、比较一致的认识,为项目建设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图一)图一: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群构思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的项目研 究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内涵与要素研究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检测性指标及体系研究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地位与功能研究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2.“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再构行动。 (1) 再构目标体系。按四个基本维度建立目标体系。每个维度提出具体的发展导向,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发展进行整体引领。(图二) 图二: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目标体系构思(初建) 维度 体育理解与态度 体质体能 运动技能 体育人格精神 情感 气质 (2) 再构课程体系。按终身体育理念,建立融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体育与健康素养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通用性和选择性、沟通性与递进性,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固定班级上课与走班上课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制度,发挥每类课程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展的支持作用。(图三) 图三: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与健康素养课程体系构思(指向发展能级) 职业级 竞技级 兴趣级 基础级 专业取向 特长培养 指向选择 面向全体 (3) 再构实践体系。按生命体育的理念,创新一种与生活同边界、相融合,体现全面、全员、全程、全息为特点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实践体系。 ——组织管理创新。更新学校体育工作体制,健全工作组织、优化职能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统筹、各方协调、运转通畅、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保证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共建制度,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教育时空创新。突破体育学习的时间局限,根据学生一天的生活规律,在落实体育课程教学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建立“微体育”制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锻炼内容,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自觉。探索“无界体育”实践,突破体育学习的空间局限,联结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赋予生活体育的理解与实践。 ——队伍建设创新。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有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解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育人实践能力,推进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按“专业体育”向“全员体育”的要求,开展全员性体育培训,使每一位教师至少承担一项学校体育的职能。开展“体育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培养特殊技能和特殊人才的过程中,促进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建立激励制度,培养一批学校体育的专业型教师。 ——教育方式创新。基于“教育时空创新”的要求,推行学校“全员体育”模式,建立“岗有区别、各有侧重、要求明确”的学校全员体育的工作格局;推行“全面体育”工程,将“学科体育”推向生命体育,将“育体”深化至载德、益智、育美;探索学校体育“指标过关”制度,基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要求,建立校本化的“体育与健康素养”过关性达标制度,严格落实基础指标“人人过关”、发展性指标阶段升级的校本制度性规定;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检测技术、手段创新,建立起全样、全息、体育与健康素养指标数据库,以提升评价的指向、促进、矫正功能。 ——培养机制创新。建立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指标档案”制度,形成基于事实的高初中衔接机制;联系区域内初中体育特色学校,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深入初中教育现场,提前发现后备生源并介入初中阶段的培养过程。完善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制度,为体育人才的脱颖提供制度保障。密切与高校和省级以上体育运动队的联系,争取科研支持,共同制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体育后备人才的持续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4) 再构评价体系。发挥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提升体质健康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加强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动机的导向作用。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为体育健康知识与文化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精神与情感四个纵向维度和高一至高三三个阶段评价的横向维度。每个维度建立能级指标。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文化理解采用日常观测及书面检测为主的定性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运动技能委托第三方进行定量评价;体育精神与情感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贯穿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段,其中,体育健康知识与文化理解、体育运动技能两个维度的评价可以突破年级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更高能级的评价。评价结果以能级(等级)证书和教师评语的方式呈现,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图四)图四: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体系构思 合格、良好、优秀 合格、良好、优秀 合格、良好、优秀 知识与理解 能级一、能级二、能级三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能级一、能级二、能级三 A B C D 体质健康 运动技能 精神与情感 (书面) (第三方) (第三方) (档案袋) 3.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 ”教育主体关系的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建构主体作用,使体系建构的过程成为学习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 (1) 建立“小教练制”。授予学有所长的学生“小教练”称号,明确相应职责,为他们在相关学习活动中展示才能、培养合作能力创造条件。 (2) 建立“小辅导员制”。授予各方面发展较好、广受学生信赖的学生“小辅导员”称号,明确相应职责,提高他们的心理疏导、交往沟通、体育指导能力。 (3) 建立“小裁判员制”。授予体育理解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学生“小裁判员”称号,明确相应职责,促进他们在学校各类体育竞赛的裁判活动中培养公平理念、规则意识和判断能力。 (4) 建立“志愿者制”。建立社会公益活动、学校重大体育活动的志愿者队伍,促进人人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人人成为奉献者和分享者。 (5) 建立“运动员协会制”。建立基于运动项目和兴趣特长的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运动员协会,建立相应制度,使学生成为参与各类学习研究活动、参加各类比赛活动的真正主体。 4.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专项研究 (1) 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效能反思与研究。传统的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课及“两操”是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使“主阵地”的效能、效益最大化是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的核心基础。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传统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能,是学校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再构的基础依据。科学反思传统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是学校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再构的认识依据之一。 (2) 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的相关性研究。“德、智、体、美”教育是学校全面育人教育的有机整体。“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创新再建,对整个学校育人体系的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成长质量。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的相关性研究,是再建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价值前提和实践依据。 (3) 加强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研究。受家庭教育、现代生活观念、方式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的针对性缺失,形成了总量可观的体育与健康发展的弱势群体(据相关权威部门的跟踪调查,有10﹪以上的学生体质体能检测不达标)。这一群体形成的具体原因、关键环节、这类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的改良,是学校不该忽视或回避的,更是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必须关注并作出回答的。 (4) 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环境是第一教育因素,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是促进和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力。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体育文化环境与学校整体文化环境的协调、融合,都是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应予高度重视。 (5) “微体育”课程研究。基于生活体育的理解与追求,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自觉、融入学生生活的全程,学校“微体育”课程的建设是必要的补充,也是“体育健康素养教育体系”再构的有机部分。对学校“微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等,作专项研究,既是“微体育”实践的依据,也是“微体育”功效的基本保证。 (五) 预期成果 1.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概念再构(专著) 2.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纲要 3.南通市第二中学新概念体育实施方案 (1) 南通市第二中学全员体育实施方案 (2) 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课程方案 (3) 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方案 4.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库(六)创新之处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再构与创新实践”针对现实的高中体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体系不全、实施不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建构新概念、再构新体系、赋予新品质等一系列深度研究与创新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体系更新和学校的时代转型。 1.建构学校体育新概念。 (1) 建构生命体育新概念。该项目努力突破目前存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仅仅满足于开齐开足课程的规范执行、机械训练、照搬教材的一般形式,努力拓展体育的边界,使体育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融合,从而实现体育的生活化。该项目努力突破目前存在的被动体育惯习,力求建构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具体实施路径、主体特征鲜明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新体系,使健康成为一种信仰、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体育成为一种素养。该项目努力突破目前存在的体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壁垒,强调体育的益智、载德、育美等综合功能,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体育与健康的素养基础。(2)创设多彩体育新生态。该项目意在克服体育统一化、刻板化弊端,努力体现其独特的魅力。通过深度整合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增强了课程的通用性和选择性、沟通性和递进性,使所有学生都能产生兴趣、形成情趣、生成情感。该项目凸显了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育,使所有与体育学习相关的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学生的体验和研究的对象。该项目将学校与社会连成一体、教师与学生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锻炼、人人可以展示的体育大舞台,张扬了体育的魅力,健康了学生的身心,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随着项目实践的深入,全员参与体育、全面感受体育、充分展示体育、深度享受体育的多彩体育必将形成。(3)打造文化体育新特色。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校管理变革、办学行为变革(如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活动、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建设等)形成累积效应,项目建设与学校传统形成有机衔接,使校风、教风、学风中生成出具有“健、力、美”色彩的体育精神元素。物态环境的创设、活动载体的建设、教与学关系的重建、学生主体精神的养成,使学生与集体、学生与环境、学生与自我之间形成更大的张力和更加和谐的关系。必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学校文化形态,赋予学校文化新的内涵品质。一个具有体育精神、体育情感、运动特长、阳刚气质的师生群体必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力量和特色发展的显著标志。 2.开创学校体育新实践。随着“全员体育”、“全面体育”的深度实践,必将建立起超越传统学校体育的新范式,形成校园体育的新格局,呈现学校校园成长的新质态;随着学校体育管理、评价制度的创新设计与推行,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体育实践层面的“偏”、“弱”、“副”、“空”的现状,使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真”地落到实处。

二、申报人情况

第一申报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最后学历  
专业技术职称   现任职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电子邮箱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主要贡献:
其他申报人基本情况(限填5人)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单位申报此页可不填)

三、项目措施、保障及时序进度

(一) 措施与保障 1.落实工作责任。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实施小组负责人由学校分管校长担任,学校体育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根据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具体内容,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度。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2.加强专业引领。将项目建设作为一项专业行动,用科学的思维保证方向、用科学的行动提高效率。聘请省市教育科研部门、教育学会的专家担任项目顾问。建立项目建设的过程性研讨制度,及时汲取专家智慧。建立阶段性评估制度,根据每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和内容进行专家评估,努力把握工作进度和质量。建立项目成果阶段性发布制度,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动力。 3.提供经费保障。建立项目建设专项,科学测算经费需求,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预算内经费和省拨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今年在学校科研经费和体育经费中辟出10万元用于项目的申报和启动。 (二) 时序进度 1.项目申报(2015年9月)。召开项目建设研讨会、专家咨询会,确定项目内容。编制项目申报书并进行专家论证。 2.项目启动(2015年10月—12月)。 (1) 建立项目实施组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落实相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责任。 (2) 项目建设工作研训。开展项目建设全员培训,研训内容主要有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理论研讨、项目建设方案与技术的学习培训、教育研究与实验方法的学习培训等。 (3) 申报科研课题。开展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核心课题和骨干课题的申报工作,核心课题力争列入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所有骨干课题争取列入市级规划课题、教改课题和学会课题。 3.项目实施(2016年1月—2017年10月)序号项目内容完成时间 1 基于基本问题的课题群研究 2016年12月 2 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6年12月 3 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016年12月 4 创新实践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2016年9月 5 学生参与体系的研究与实施 2016年9月 6 项目的系统性实施 2017年2月 4.总结评估(2017年11月—2018年1月) (1) 开展项目建设首轮评估 (2) 修订《南通市第二中学新概念体育实施方案》 (3) 南通市第二中学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现场展示与新闻发布 (4) 汇编项目建设成果,编制持续行动计划书

三、申报意见

申报(人)单位意见 申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