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教 科 室>详细内容

教 科 室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八种德育理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03 点击数: 【字体: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八种德育理念

 

1、生活德育论

生活德育强调,德育与生活是一体的。德育要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关照学生的整体生活;德育要在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直观地面对道德问题,解决道德问题,体验道德生活;德育要回到生活,以生活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并创造有道德的可能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冯建军,2002(5)]

2、人性化德育论

人性化德育,要求在对待人的态度上从物化走向人化,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需要,要关怀学生的整体生命。在方式上从灌输走向对话,从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影响转向师生的双向互动。在德育目的上从对学生行为的限制、规训走向对学生的解放,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德育与人、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上从分离走向融合,实现德育回归人的生命整体,回归教育整体,回归人的整体生活。[班华,2002(11)]

3、主体性德育论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育是该德育理念的核心。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主体性德育强调三方面内容:第一,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第二,培养学生理性的和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形成普遍化的教育。为此,它重视对个体的自主、独立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对学生需要、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珍视,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拒斥灌输,坚持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肖川,1999(3)]

4、德育美学观

该理念认为,德育中包含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德育美”。通过对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改造,包括对德育活动形式美、对德育作品美和对师表美的审美化改造,使德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学生在欣赏中获得道德的成长,实现“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的目标。如此,德育也成为自由的、幸福的事情。[檀传宝,2001年]

5、制度德育论

该理念强调,解决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的问题,除了要靠学校德育的自身改进,还需要制度的完善。完善的制度建设,将为学校德育的改善提供支撑。为此,制度必须合乎道德性,必须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学校德育应该正视并弥补制度的缺陷,倡导通过道德制度来教育人,通过制度德性达到培养个人德性的目的。[杜时忠,2002(1)]

6、生命德育论

生命德育主张,道德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和意义获得。为此,德育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需要,要以学生的生命为出发点,要顾及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对生命的感知、体验和领悟。通过对德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生命意识的改造,以及通过生命故事的叙述与倾听,使学生在获得道德发展的同时感悟生命的意义。[刘慧、朱小蔓,2001(9)]

7、体验德育论

该理念强调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前提下,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才能获得对道德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的体悟。体验德育悉心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道德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道德发展的知情行的合一。[刘惊铎,2003(2)]

8、活动德育论

活动德育指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它是在反对单纯的道德认知主义教育,尤其是在反对道德灌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强调,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道德行为的改善。道德行为的改善必须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发展和展示出来,活动本身具有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意义。活动不但是道德发展的手段,也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所以,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必需的。这里的活动包括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和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戚万学,1999(6)]

这八种德育理念是我国近年来德育理念研究中较为普遍和影响较大的几种。总体而言,它们体现了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主流取向和主要进展,也极大丰富了我国德育改革的思路,对推动德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