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时空>详细内容

教学时空

悦读走廊(三)

来源: 作者: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0-10-23 点击数: 【字体:


推荐书目:《教书:不简单》作者:曾纪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理由:

真的,我给你说实话,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想了好久,想得我有点懊恼。我真的不知道以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来完成这篇文章。虽然有那么多的话如鲠在喉。因为看完这本书,感触太多了……譬如关于乡土的讨论,可以引出太多太多的话题——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乡土世界的萎缩和凋敝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又譬如,关于幸福标准的讨论,也可以引出好多——当那么多的人们都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的时候,凭什么你曾纪洲就可以表现得“坐怀不乱”,还善于在琐碎的生活中寻找与营造诗情画意?不引出太多的话题了,单单这两个,就够讨论的了,哪一个似乎都可以成为大哉之问。

只是去了一趟同学家,只是数年前一个不经意的问询,于是一个人的一段青春就和一个地方发生了说不清的联系,这样的事情,像《左传》一样美,一样豪爽。并且来得那样洒脱,离别得那样纠结。整本书充满了画面感,以至于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一本书,也似乎在看一部电影——画面很明净,青山绿水,有炊烟,有顽皮的孩子,还有阳光的游吟诗人般的小曾老师……

我从整本书里,读出的最温暖的一种感情就是真诚。他至少有两次向他的学生说过差不多的话——“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一堵厚厚的墙,你们对我充满了不信任,你们把我当神经病了。他意识到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敞开心扉的交流,彼此交心,整个沟通就是失败的,无从谈起的。的确如此,如果学生不把你当做他信任的人,你即便发现了问题,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甚至,你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因为信任和真诚是双向的,如果一个老师不被学生信任,大抵他自己也是不信任学生的。

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最难忘,小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孩子的“庇护”与鼓励,我不去转述书中具体的故事了,你去读吧,因为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小曾,你是个好老师!

我们从小被教育叛逃乡土,但小曾老师却毫不犹豫地回到那里,为什么?这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但我又清晰地告诫自己——我们不必追问他当初为何发这个愿。因为小曾老师给不出这种形而上的答案。从整本书里,你可以看出他是那么一个人——不会刻意地思考“大问题”,却总能很自信地把一些具体的事情做得极好。我觉得这一点,也极富启发意义。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同龄人——纠结于时代的种种困惑而最终丧失了行动能力,自己也苦不堪言,最终得不偿失。而小曾老师却可以心无旁骛地经营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沉实的生活,善莫大焉。

但这本书,也不是没有遗憾。当一段时光已经过去,在记忆中处于凝结状态,我们再度书写它的时候,应该有更多理性的思考与辩驳,在自我的辩难间产生“创造性混乱”,给“期待视野”中预设的读者以思维的震荡。这本书很显然在这个向度上很难营造出这种效果。

也许,这是个有点添乱的苛刻的要求。但我就是认为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沉浸在美好的叙事中。我们还必须能从更高的高度来反思和检省这一段岁月的得与失。

合上书的那一瞬,想起一段话:“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种到故乡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发芽。”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