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科研成果>详细内容

科研成果

汲前人智慧,悟成长之路——新教师读书系列分享(五)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7 点击数: 【字体:

汲前人智慧,悟成长之路

化学学科 集秋婷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是一本深入挖掘教师内心世界、生动展现教师成长经历的书籍。读后,我深感其中的20位名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智慧和经验。以下是自己的几点感悟。

59f9928b1f264e7f9ee7ce01b5be62cf.jpg

正确看待苦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名师成长中的苦难,可以分为两类:生活中的苦难和工作中的苦难。生活中的苦难是指名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学校,面对办学条件差、可用资源少、学生基础弱的现状。他们没有抱怨和认命,而是努力从苦难中突围,用工作上的出色填补生活中的遗憾。

华应龙和贲友林是其中的代表。华应龙老师在农村小学中,带着一群“篮球盲“老师打篮球,经过21天的努力,竟然得了全县第三名。后来,他从农村调到县城,再调到北京,诠释了一位优秀教师完美的成长路线。而贲友林老师在农村小学中,任教的两个年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全镇第一。另一方面,工作中的苦难是指名师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也不放弃,努力在跌倒中爬起,用向上的姿态弥补工作中的遗憾。郝保国老师毕业分配时,虽然没有如愿分到最好的学校,也没有如愿安排上课,但他仍然配合学校做好政策落实的工作。面对专科生学历与高中教师身份不匹配的质疑,他从全县100多名教师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大学。

名师在苦难中直面逆境,在人生压抑处超离困窘,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习得性乐观。他们在困境中奋起,拨云见日,最终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正如杨九俊先生在《序》中所说,这种精神品质是他们成长为名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名师的成长历程中,除了苦难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珍贵的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而这种精神,正是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专业而优秀的教师一定有一个好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从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名师大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把简单的事情养成了习惯。比如:魏书生老师坚持每天记日记。李镇西老师坚持每天完成“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天至少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写一篇较有深度的教育随笔,每天读书一万字。还有很多很多名师他们都是因为有好习惯成就了好老师。习惯是一种前期养成并变为一直自觉的行为方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会随着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逐渐养成的。21天重复就会形成习惯,90天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的习惯的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坚持去做,坚持去改变,习惯就会慢慢地养成。如果教师拥有了一个好习惯,就一定会为我们的教育插上更为有力的翅膀。枯燥的生活将会变得丰富,平凡的日子将变得精彩,忙碌的生活将变得有序、灰暗的教育将充满生机,迷茫的成长路上将洋溢着欢歌笑语。

重视自身成长。成长,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要想在职业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进步,我们就必须要成长。真正的成长,其实质就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内化过程,也是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个心灵空间并向某一具体目标努力伸展的生长过程。它只有两个标志:一是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自我心理的不断增强。读书、学习、实践、反思是我们走向专业成长的道路。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要以教师的自身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育生活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为基础,实现真收获、真感悟。成长的最佳目标,就是做自己。让自己的行为始终处于“自觉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迈进。《菜根谭》中的名言:“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言不因贫穷而变节。“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不可以不成长。

名师的成长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人,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希望和力量。他们将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生在世几十载,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增长知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执着的精神,继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而努力奋斗。


终审:教科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