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表论文

小组合作环境下阅读教学“主问题”特点例说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3 点击数: 【字体:

小组合作环境下阅读教学“主问题”特点例说

语文学科 陈瑛

发表于《名师之路》第9期

摘要:本文针对现实小组合作教学中,“碎问”挤压了学生思考、交流和展示的时空,切碎了原本清晰的教学流程的现状,建议在此环境下适宜采用“主问题”式阅读教学,设计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趣味性”、“适切性”等特点的主问题,以起到以一当十、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以此为载体,实现让学生习得学法、提升能力,实现共享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主问题 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当下课堂教学一线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分享、互助和欣赏的过程,更以关注学习者、归还学习权、学习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为特点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主流。其大体流程为:自主学习、同伴交流、展示点评、点拨深化等几个方面。解决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目标。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合作探究的名目下,让学生讨论的问题繁多零碎,既抓不住文章的重难点,也品不出作品的精妙点,反而挤压了学生思考、交流和展示的时空,切碎了原本清晰的教学流程,从“以学定教”的初衷出发,却走到了“以教代学”的老路子上去。因而,笔者建议,在小组合作环境下适宜采用“主问题”式阅读教学,为每节课设计一两个精当的主问题,以起到以一当十、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以此为载体,实现让学生习得学法、提升能力,实现共享交流的目的。

这些“主问题”的来源,既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然生成的问题,然后汇集到教师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当然,如果书后习题有合适的问题也不妨拿来一用。那么,如何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最佳”,笔者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特征权衡考量。

综合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启动学生整体性、主动性阅读的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也是高效课堂的引爆点和粘合剂。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面对繁多芜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系统考虑并优化“主问题”的设计。

例如,教学劳伦斯(英)的《鸟啼》时,面对这样一篇甚至连不少英国人都不易读懂的哲理性作品,如何使高一的学生爱读,并读深读透呢?从原来的“鸟啼有什么特点?”“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啼鸣?”“作者为什么把鸟啼放在这样—个环境中?”、“鸟啼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等众多琐碎的问题中,教者综合概括出“主问题”:“鸟啼”和“泉水”是本文的两个主要意象,请结合相关语段,分析“鸟啼”和“泉水”的特点及其关系。对于意象,学生并不陌生,他们以此为抓手,深入到这篇看似有较强地域差异的作品中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展开深入讨论。学生在展示中,紧扣这两个意象,进行了阐释:从“鸟尸”中我们看到了死亡,所以“鸟啼”象征新生,是作者对顽强生命的礼赞。而泉水的意象在文中出现多次,第五节中用通感形象地将鸟啼比喻成泉水,形象地说春天如泉水般滴落,写出春的明澈,“喷涌而出”写出春的蓬勃。第十节中“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则从前面“泉水”是春天的使者,上升为“心泉”,它是生命的使者。在此教者适时补充成文背景:当时一战犹酣,又加之英国遭遇最冷寒冬,瘟疫肆虐,人们在肉体和精神上饱受摧残。学生论世识文,在课堂自然生成了:写鸟啼,其实是写人。用鸟啼和泉水这样的意象,启示人们直面死亡,期待新生,从而达成了作品所在专题“珍爱生命”的题旨,更有善学者悟出了本文“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加顽强”的“向死而生”的哲学阐释。区区一问,力巧拨千斤,其综合性的特点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有效完成了从内容到方法,从价值观的生成到对所在专题的照应。大处着眼、整体构思,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度开掘,也形成了小组合作环境下清晰层次的课堂教学结构。

开放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培养高中生辩证思考、探究发现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主问题”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开放性的特点。问题内容的开放多样,表现了思路和视野的开阔。

教者在执教《鉴赏家》时,先行引导学生在预习环节“海选”本文合适的“主问题”,最后围绕文题征集的设计是:叶三不是一个专业的鉴赏家,请从全文找出相关信息;或叶三是一个率真质朴的鉴赏家,有例为证。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上台展示时,各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小组说:我们组认为叶三算是一个鉴赏家。他能从季匋民画的花是乱的看出紫藤里有风,看出季匋民所画荷莲蓬的破绽,不容易。有小组反驳:这只能证明叶三生活阅历丰富眼界广,他能从生活的角度对季匋民的画作做出鉴别。但这是否足以让他成为“鉴赏家”呢?作者两次写到“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运用了大量的绘画艺术鉴赏的专业语,如“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深厚,也秀润”,而叶三不是从真正的绘画艺术角度去鉴赏,三次鉴赏,都非艺术眼光,充其量是个草根鉴赏家。另有小组加入激辩:叶三具有一个鉴赏家的慧眼和情怀,他爱季匋民的画,只为欣赏,不为金钱,有雅士风范。他临死不忘要季匋民的画作伴,足以震撼人心。在他身上体现的真,正是作者寻真、赞真的主题体现……一堂课下来,开放式的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就感,生成了有热度有深度的课堂,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益。

趣味性: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珍视小组合作环境下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阅读时的“兴趣点”。从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设置问题,能使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极快融入问题的思考与碰撞之中,高效地解决问题。

试举一例。元杂剧《长亭送别》教学中,喜欢快节奏、新鲜感的中学生对该剧看似拖沓的情节了无兴趣。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者设置了这样的主问题:今天我们将欣赏一个“秋天的眼泪”的故事,文章直接写眼泪的语句有七处以上,将眼泪写得如此多彩的作品还真不多,你们最欣赏那一句呢?问题一经浓缩到对“泪”的审美关注上,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小组各组员分工合作,在文本中寻找有“泪”的句子,并逐一赏析。在交流中,从【端正好】到【一煞】、【收尾】,学生体会到因景物的无情更增加离人的哀愁,故“泪”为曲词营造了凄恻缠绵的意境。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爱人离别感伤层面上,还是远远不够的。为带领学生走出“愤悱”状态,教者适当点拨关注“泪”后的情感(如【滚绣球】中“此恨谁知”的“恨”的理解)。引发各小组关注“泪洒长亭”中的崔莺莺的心态。此时小组成员上台交流中,你举一词,他说一曲,深入挖掘出莺莺轻视功名,追求浪漫爱情,有反抗精神,但她内心也有不安、无助与焦虑,担心张生变心,有普通女子脆弱的一面……富有趣味点的“主问题”是打破课堂沉闷、敲开课堂生成的石子,一经投入水中,便激起千层浪花,让课堂泛起层层智慧涟漪。

适切性:称体裁衣量身做所谓“适切性”即提出的主问题要难易适中,必须在主问题设定前充分关注其解读者,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问题设置的成败。难度过高、过低或过于宽泛都会削弱主问题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研究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找准激发他们思维的落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在执教师陀先生的 《说书人》 时,第一次的主问题设计是:小城内外为何都如此“荒凉”?应该说这个设计简洁明了,扣住了文中、文末关键句“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可以从说书人荒凉的人生境遇(生活艰难、草草下葬)、城内外荒凉的环境(小城人的冷漠与大时代的动荡)、日渐没落荒凉的民间文化等多角度深入解读文本。但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我们发现忽略了所在班级中各小组间的差异,一些基础较弱的小组或组员对人物、情节等还所知不多,深入的解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于是为了降低难度,使教学更加清晰有效,教者将主问题设计作了如下改动:列表说出“我”三次见到说书人的细节,概括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所处的“荒凉”的环境,你作何理解?这样度身定做的“主问题”设计为基础薄弱的学生铺设了相应螺旋上升的台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也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环境下设计出特点鲜明、精要恰当的主问题,在互动探究中使学生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和自信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有效避免了此类课堂热闹有余、深度不足的常见问题,防止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碎片化和无序化的产生。同时,在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中,准确理解文本内涵;在引起学生思想交锋中,最大程度启发学生思考,在读厚文本、读薄教材中,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傅海峰 追寻语文教学的“兴奋点”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8期黄卫荣 深层解读 问题驱动——高效语文课堂的两翼 《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11期

分享到:
【打印正文】